中国第一代代谢生理学家 沈寯淇(转)

中国第一代代谢生理学家 沈寯淇

编者按

时光荏苒,百十北医

北医一直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

参与者、引领者、见证者

曾经的仪器、设备、教具、手稿

见证着一代代北医人

为促进社会发展、减少人类病痛

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厚道行医”

北医人的故事

旨在通过实物展览

立体生动地展示北医历史

展现前辈们在奋斗征途中的轨迹脚印

传承北大医学文化与精神

一期一人物

让我们一同走进博物馆

跟随历史的痕迹

领略前辈们的精彩人生

沈寯淇

我国第一代代谢生理学家

沈寯淇

我国生理学的开创者之一

中国代谢和呼吸生理学研究的先驱

他的一生硕果累累

为北医生理学科

我国医学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制“沈氏管”,开办仪器厂

展品:沈氏管 (年代不详)

提供者: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

沈寯淇非常重视对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研究改造以适应医学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建国初期,沈寯淇倡议并亲自主持开办了北医仪器修造厂,研制和仿制了多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填补了当时我国在实验仪器生产方面的空白。1931年他设计了一种离体胃灌流装置,可用来测定胃的氧耗量。

1935年,他创造了沈氏气质分析管,他创造了用于研究气体代谢的沈氏气质分析管,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又不失准确性,而且大大缩短了测定时间,被誉为“沈氏管”,该管曾长期应用于学生实验和有关气体代谢的科研工作中,替代了之前常用但是操作过于复杂的郝氏气体分析器,被中国近代杰出科学家、现代生理学主要奠基人林可胜称为“世界性贡献”。

沈寯淇是中国生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中国代谢和呼吸生理学研究的先驱,为北医生理学、我国医学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代谢和呼吸生理学研究的先驱

展品:《机械人生》又名《生理学》(1946年)

提供者: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

沈寯淇是我国第一代代谢生理学家。他通过测定阉人尿中肌酸和肌酸酐的含量,阐明了肌酸代谢与男性性机能的关系。1930年代他进行了肥胖症的发病机理研究。1958年他完成了1000余例基础代谢率等生理常数的测定,提出了中国人的生理常数。1960年通过对糖尿病病人的实验观察,对糖尿病的分型提出了新的见解。沈寯淇的论文多发表在《中国生理学杂志》上,1943年出版了生理学专著《机械人生》。1949年他与孟昭威、刘曾复合著《生理学实验指导》。

主持北医生理学科工作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楼

抗日战争胜利后,沈寯淇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理科,任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北医生理学科的发展进步和他当年的许多正确倡导是分不开的。他周密考虑,主持设计了北医生理楼,为教学科研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他反对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主张启发式授课的教学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北医的生理学教学。他强调只有通过科学研究这种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师资。

提出中国人自己的生理常数

沈寯淇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爱国心。早年在协和医学院工作时,对洋人上司的无礼态度和错误命令从不屈从。日寇侵华后,他毅然奔赴抗战后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医学教育工作。他对于在课堂上教材中拿不出中国人自己的生理常数深感遗憾,认为作为生理科学工作者有责任把它填补起来。1958年,在他的领导下,教研室的同志深入工农,完成了1000余例基础代谢率等生理常数的测定,提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生理常数。

沈寯淇十分重视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经常教育年轻人对科研工作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曾尖锐地指出:“如果一个人不负责任地发表一篇不属实的论文,便会害得十个人来纠正它,这无异于犯罪!”

这是沈寯淇教授的故事。他毕生致力于推动北医和中国的生理学科发展,热爱探索创新,不吝培养后学。他卓越的专业技术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也留在每一位北医人的心中。


人物简介

沈寯淇(1894-1969),汉族,天津市人,生理学家。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同年赴美国深造。1920年获美国西留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20-1922年任美国克利夫兰St. Alexis医院住院医师并从事病理研究。1922年9月回国后任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25年加入中华医学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安顺陆军军医学校、贵阳医学院、成都甫澄纪念医院,担任生理学教授、内科主任等职。

抗战胜利后,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理科,任主任教授(1946-1952年),1947-1948年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医学院一级教授、基础部生理教研室主任,主持生理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兼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全国生理科学会理事等。






(联合策划 / 宣传部、档案馆  素材来源 / 现代医学博物馆筹备组  档案整理 / 王红涛  题图 /彭泽宇  责编 / 武慧媛)